Search


#高雄氣爆四週年-政府做錯了什麼
#午夜之前
文:陳信諭 醫師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高雄氣爆四週年-政府做錯了什麼
#午夜之前
文:陳信諭 醫師

四年前的這一刻,你在做什麼?

離午夜還有五分鐘,最後一班100路公車剛從三多一路右轉武慶路準備回到瑞豐站;剛結束一天勞累的工作的、上晚班的、應酬的、買宵夜的人車,還在南高雄的大街小巷中穿梭。

然而,如果你在這天的夜裡經過附近,或許早已經嗅到不尋常的氣味。

三個小時前,接獲民眾報案的消防隊到場,然而,經過詢問瓦斯公司、中油、中石化。大家都說不是我的事,消防局只能先要求中油和中石化切斷管線。雖然消防隊配備有可判斷現場危害氣體脂濃度的5用氣體偵測器,但第一時間未辨別出是何種物質外洩。

午夜前一個半小時,前鎮區崗山西街301巷發生人孔蓋氣爆,氣氛逐漸緊張起來,南高雄的消防局一步步投入更多人力,在幾個有異味的入口噴灑水霧。當時我在三多商圈一帶,不斷看到消防車往東開過,警笛聲不絕於耳。此時環保局和環保署毒災應變中心也都已投入現場採樣。

午夜前半小時,環保署鑑定出揮發氣體為丙烯,但地底下的下水道系統,丙烯早已大量灌入,從管線破口一路延伸數公里。災難已經難以挽回。

直到23時55分55秒,凱旋三路、二聖路、三多一路連環氣爆,人孔蓋噴出火球,接著馬路整條炸飛。大量泥沙塵灰隨之揚起。

我問過很多離爆炸現場不遠的市民,有人先聽到爆炸聲,有人則只感到地表劇烈震動,以為發生地震。當時,我衝上頂樓,遠方已在一片火海中,網路上大爆炸訊息陸續傳開,但沒人想像的到會如此嚴重。

死傷的慘烈,是我們最慘痛的記憶。上一秒還在佈設防線的警消人員,看著幾公尺遠外的弟兄倒下,整台汽車飛上樓頂或沒入土石下,救護體系必須依大量傷患急救體系處理,指揮官大喊:「OHCA的不救,先救活的」,還要攔阻哭著想救同事的隊員.....

看到當時影片,現在都還會掉眼淚。

像是第三世界才會發生的災害,怎麼會發生在高雄市的鬧區?

這一切,當然不是偶然,是多重機制同時失靈下的悲劇。就像瑞士乳酪理論(Swiss Cheese Model)一樣,意外事件的發生,是湊巧同時穿過每一道防護措施的漏洞。

從意外發生的第二天開始到現在,鄉民、名嘴、政客.....各自大聲疾呼誰是兇手,高喊咎責到底。其中管線所屬的李長榮化工,以及建設管理箱涵的高雄市府成了眾矢之的。榮化不用說,高雄市府的過失問題,又因政治責任爭論不休,而在監察院彈劾和法院宣判後,罵聲、擁護聲更是不絕。

我們這邊就要來看,瑞士乳酪的洞破在哪裡。換言之,高雄市府做錯了什麼?

實際上,市府做錯的可多了,絕對不會是代位求償,那是做得最好的事之一。由於市府過錯「罄竹難書」,我們不得不分成午夜前、午夜後兩篇,來檢討氣爆至今城市治理和風險管理的問題。

大家或許沒想到的第一個洞是:管線為什麼在那裡?

1970年代,高雄市人口仍在爆炸性成長期,已逐漸超出了1936年日本第三次都市計畫下的城市範圍,在東三民、前鎮、五甲、草衙等帶湧入大量勞動人口,城市隨之雜亂無章的擴展開來。

同一時間,在日本建立的重工業基礎下,中國國民黨政府持續在高雄南、北同時擴充發展石化業。在中油煉油廠(以及一、二輕)旁,1970年代建立了仁武、大社工業區。要連結港區的管線,就從日本都市計畫區的邊緣繞過,然而,在十年內,過去的邊麓已經成了市區。新來的移民沒有一個知道自己的家園蓋在管線旁邊。

如果你家旁邊蓋看得到的工廠通常會有人去抗議,但看得到的工廠不一定就不安全,法規與稽核要求也較多,看不到的管線反而無人理會,市民根本沒想過要政府與廠商做好管線管理。

第二、第三個洞來自政府、國營企業在基礎建設上的各自為政和「不甘我的事」心態。

1991年,中油在凱旋路上增建管線,1994年管線工程經試漏試壓清洗無虞後視為完工。但在這之中,1991-92年間的崗山仔二之二號道路排水幹線卻把管線包入,犯了設計不當、疏於檢驗和後續巡檢三重疏失。且中油、接手管線的榮化與市府,均「忘了有這件事」,坐等管線腐蝕毀壞。

榮化說:我根本不知道中油建的管線有問題;中油說:我根本不知道市府蓋下水道會把管線包進去;市府說:我檢查箱涵都沒壞啊誰會去看裡面的管線?,在「這是沒有人的責任下」,三不管地帶必定就發生問題。

二十多年過去,地方已經換黨執政。到了管線破洞時,當時的地下管線圖資建置根本無法立即查詢,而城市救難體系亦無針對石化災難的緊急作為。在無法確定災害種類與嚴重程度下,大量人車仍然進進出出。缺乏「風險管理」的能力與意識,造成第四個破洞產生。

在城市結構與使用分區失調、基礎建設敷衍行事、欠缺風險管理能力等一連串的失誤下,悲劇於焉發生。

災難過去,救援與重建開始,然而,最重要的問題應該是:
「#高雄擺脫工業風險的威脅了嗎?」以及
「#受災區變成一個更好更宜居的城市了嗎?」
這兩個問題,留待明天我們再繼續討論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高雄好過日》協會,為 2016 年 3 月在高雄發起的青年組織,並於 2017 年 6 月 18 日正式登記成為協會。好過日成員們來自高雄各個地區、有著不同的職業及成長背景。   《高雄好過日》希望高雄「過好日」之前,必須先要「好過日」。協會以「城市想像」與「在地實踐」為兩大主軸,融入「公眾參與」、「永續發展」、「社會自由」等核心概念,用在地視角談高雄議題,從外國工業城市轉型尋找高雄可行的出路,並致力成為民間與政府的對話平台。​
《高雄好過日》協會,2016 年在高雄發起的青年組織, 2017 年 6 月 18 日正式登記為協會。 定期定額捐款:https://pse.is/EMGGJ
View all posts